新研究发现,蝙蝠会在生病时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与其他同类在一起的时间,也会与种群中更少的成员结合。
这种行为过去曾在实验室中被观察到,但是科学家在中美洲伯利兹的野生蝙蝠群当中也发现同一现象。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学术期刊《行为生态学》(Behavioural Ecology)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追踪了一组生活在一棵空心树里的野蝙蝠,给它们装微型的距离感应器,去了解它们彼此如何进行社群互动。
ADVERTISEMENThttps://71152c8b4c0ac8c8f2537732e3a94203.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37/html/container.html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给16只蝙蝠注射了一种叫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的物质,这会令蝙蝠的免疫系统发生短暂反应,好像它们生病了一样,来看看它们的行为是否会出现变化。
树里总共有31只蝙蝠,其余的15只注射不会影响它们免疫系统的盐水。
研究人员指,实验中没有蝙蝠受到伤害。
减少社交接触
科学家观察到,“生病”的蝙蝠——它们的免疫系统误以为身体出现炎症——所接触互动的蝙蝠比健康的同伴少大约四只。
它们不想加入社群接触式的相互清洁行为,活动得更少,并且显得比其他同类疲倦。
这种行为差别在注射后大约六小时过后减小,在蝙蝠群睡觉或者出外觅食的时候也会减小。
48小时后,注射的影响就会完全消失,蝙蝠又会重新开始社交接触。
当它们觉得自己生病的时候,蝙蝠在野外真正传播病毒的机会也会降低,因为它们接触感觉健康的蝙蝠的时间也会减少。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西蒙·里佩尔吉(Simon Ripperger)将这种现象称作“被动保持社交距离”,并且认为这在动物界当中可能比我们所知道的要更普遍。
就像人类生病时卧床
“这些感应器给了我们一个美妙的新窗口,一探这些蝙蝠的社群行为在日夜交替当中是如何以小时甚至是分钟为单位改变的,哪怕它们躲藏在空心树的黑洞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西蒙·里佩尔吉说。
被动保持社交距离的现象与人类感觉不适时更想卧床休息而不是与人交往的倾向是相类似的。
这种行为对于动物种群的总体健康是有利的,因为它令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减小。
浏览量: 484
发布者:人民头条 ,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rmtt.org.cn/world/2020/10/29/archives/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