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以 “水”为笔 书写新时代治水兴水节水“大同答卷”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起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的大旗,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持续抓好治水兴水节水工作,立足全局谋一域,抓好一域促全局,以规划为引领、节水为关键、生态为底色、民生为重点、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大同市“融入京津冀 打造桥头堡”、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夯实水支撑、提供水保障。
作为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2025年大同市现代水网建设加速,筑牢水利基础。总投资112.55亿元的59个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加快推进引黄北干支线、水神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工程和册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25.28亿元,占总投资的22.4%。其中,十里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孤峰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预计年底前竣工,这些项目大大提高全市水资源调配能力。
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离不开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同市坚持节水优先,在全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上“有抓手”。坚决树牢“用足黄河水、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保障生态水、多用非常规水”的用水理念,一方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挖节水潜力,科学制定全市“十五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开展9条跨市河流可用水量确定工作,持续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另一方面,以地下水超采区为治理重点,持续开展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封闭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确保全市2025年黄河水总用量达到6000万立方米,完成地下水压采530万立方米任务,全力巩固地下水水位平稳回升趋势。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2025年,大同市在全面加强水生态治理保护力度上再有新作为,通过强化执法监管,健全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不断拓宽“河长+”监督渠道,持续推进河流水库“清四乱”行动。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5万亩,确保水土保持率达到73.85%。加快建设幸福河湖,完成孤山水库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及全市20条河流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持续开展引黄经御入桑生态补水,复苏母亲河,确保“一泓清水进北京”。御河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水生态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清淤、绿化、湿地建设等措施,不仅改善了御河水质,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展示了水生态治理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有担当”。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大同市用好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带动全市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到5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8%,确保到年底新增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5万人,在大力推进灌区建设上,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年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和保障。
大同市的水利建设以“一网牵引、四网融合”的思路为指导,以水资源配置网为牵引,带动防洪减灾网、生态河湖网、数字孪生网一体建设。通过强化供水、防洪、生态三重保障,打造“三横四纵、五库连通”的现代水网。水利建设成果,不仅体现在一系列具体的数据和项目上,更在于这些项目对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新的征程上,大同市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持续推进水利建设,奋力谱写治水兴水节水新篇章,为大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来源:大同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本文不代表 人民头条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tt.org.cn/renminxinwen/2025/03/22/archives/18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