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聚力边疆行,共筑民族团结梦——记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7月22日,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新疆阿拉尔“团结石榴籽,共绘同心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副院长李圳带领下深入基层,踏上南疆之路。

7月22日,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新疆阿拉尔“团结石榴籽,共绘同心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副院长李圳带领下深入基层,踏上南疆之路。本次活动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集体访谈等方式,开展“青春聚力边疆行,共筑民族团结梦”主题实践活动,并筹备拍摄一部以三五九旅挺进塔里木河流域的光辉历程为背景,聚焦民族团结和边疆发展的思政微电影。

这支“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立过无数战功的英雄部队,1950年挺进新疆,1953年,奉毛泽东主席令,在塔里木盆地集体整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1954年,归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从那时起,百万军垦战士与新疆各族儿女,数十年如一日,战斗在天山南北,铸就了伟大的屯垦戍边大业。

一张张泛黄照片、一个个场景、一件件历史实物,生动再现了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风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传承南泥湾优良传统,发扬好“抗大”作风,践行好胡杨精神,实践团队一行来到了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塔里木大学校史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实践团和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在古今历史时空的交汇中更为直观地感受各族民众共同建设新疆,体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涵。实践队成员杨小漪同学参观后表示:“56个民族休戚与共,我们是团结的一家人,要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

此次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活动不仅为青年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平台。各族青年大学生一同学习、生活、交流,彼此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发扬“三下乡”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积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倡导者、维护者和践行者。

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培育青年树立起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三下乡”团队与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青年学生一起拍摄了一部以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戍边人为原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微电影。影片中包含三条故事线,通过胡杨树生长的三个阶段:幼苗,成林,传承,分别对应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三个中国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讲述了三代戍边人远赴边疆,与当地各族青年共同建设新疆的大爱人生。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边疆戍边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追求梦想和承担责任的决心。该片不仅是对革命先辈们的致敬,更是对当代青年学子的深情寄语,鼓励他们继承和发扬三五九旅精神,成为新时代边疆建设的“大漠脊梁”,共同孕育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人才绿洲”。

据悉,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此次“三下乡”过程中,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文伟与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泽洪,在塔里木大学揭牌成立西安邮电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既是校际战略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也是如何建设“大思政课”的有益探索。

本次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三下乡”活动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以下几大特色,一是主题精准。本次实践活动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将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要求。二是体验多维。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就知识体验方面,有拍摄以三五九旅在塔里木的光辉历程为题材微电影,以及拍摄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由学生讲授新时代如何传承胡杨精神;就过程体验方面,有和塔里木大学各民族青年学生深切互动交流,与新疆建设兵团老兵深刻恳谈;就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参观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塔里木大学校史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三是长效机制。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多模态搭建沉浸式育人平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常态机制。一方面,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构建校际、校地、校企联合的“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另一方面,将暑期“三下乡”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实践主题策划并与理论教学结合,充分发挥合力育人作用。

另外,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在“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进行专题考察、挖掘故事拍摄微电影以及学生讲授主题思政课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沉浸式”参与其中。正是这“交互性”与“在场感”让学生身心沉浸其中,容易引发共情。如学生在拍摄思政微电影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喜好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拍摄中,这些沉浸式的角色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思政教师对历史场景的复原讲授,学生的代入感在无形中被放大。这种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共情体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感染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072901260322“三下乡”团队参观考察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塔里木大学校史馆20240730014056662024073001403950西安邮电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挂牌塔里木大学“三下乡”团队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现场,讲授新时代如何传承胡杨精神

本文不代表 人民头条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tt.org.cn/renminguanzhu/2024/07/30/archives/16663

(0)
上一篇 2024-07-29 21:51
下一篇 2024-07-30 10:03

相关推荐